-
本期专访人物
欧洲之星成都专卖店负责人·刘小曼
印象中的刘小曼
-
第一次见到刘小曼,你绝对不会想到,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。天生一张娃娃脸,喜欢扎着马尾辫,几根被挑染的发丝,紫的,绿的,红的,虽不显眼,却时髦而洋气。与大众眼里"泼辣""女汉子"形象的成都女生不同的是,她身材娇小,却有着一种倔强而柔婉的气质。
一双大眼睛,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个来自成都的女子。
文| 图:欧洲之星
全文约2000字
阅读全文只需花3分钟
- 八年,开创两家店:长大意味着一切靠自己 -
这次专访,从她的创业聊起。
2010年,经历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建材行业进入大变革、大发展的时代。而这一年,刘小曼卸掉普通上班族的着装,开始创业,却偏偏选择了建材业作为她人生转折的起点。对于这个选择,家人曾经质疑:“你疯了吗?”。如今回想起,已为人母的刘小曼特别能感受家人当时的心情,"但人总得要长大,长大意味着一切靠自己。"她坦言,家人的质疑,帮她成为更好的自己。所以以个人性格和人生阅历分析,我们很难在她身上找到异于常人的地方,真要说有点与众不同的,可能就是她只是一个女人,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女人。
刘小曼(右)和她的团队
和很多创业者一样,起步一点也不轻松。"我自己就是一支团队。一个人搬货、一个人挨家挨户打电话、派传单、走小区...别人看到的困难,我也看到了。"回忆起那段日子,刘小曼笑了,“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,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强大。”而这一逼,就是八年。如今刘小曼掌管着两家建材门店,而其中一家,是2018年新加盟的,欧洲之星瓷砖。
- 产品要满足消费者自我审美的需求 -
2018年4月,位于武侯区红星美凯龙的欧洲之星成都专卖店对外营业,300㎡的店面展示了品牌升级后的全产品体系。“它(欧洲之星)背后有百亿级建陶航母光环的笼罩。”对于为何选择欧洲之星,刘小曼直言认同品牌的实力,"但我更看重它的产品设计。"
2018年,欧洲之星品牌全面升级。在产品体系方面,通过引入16800吨压机,多通道喷墨机等先进生产设备,匹配以干粗粒、浮雕和精准喷墨技术,强大产品研发实力。同时,与法国DDK设计顾问公司达成战略合作,深入挖掘欧洲最流行的建筑及设计应用素材,通过细节处的设计感和考究材料的拼接运用,务求令每一片产品呈现精致大雅的格调。品类开发上,新增现代砖、森态石、1200x2400mm规格大板、400x1200mm规格瓷片等。
"成都其实是一座极具消费能力的西部城市,很多人都追求高品质的生活。与其说讲求物美价廉,成都人更看重产品能不能满足自我审美的需求。从目前销售情况来看,欧洲之星的产品品类和花色设计在成都市场的前景还是值得肯定的。“刘小曼说。
- 服务和社群,是线下零售增量的突破口 -
"市场变化太快了!"说起市场发展行情时,刘小曼叹了口气,”成本的提升、电商的冲击、消费需求的多样性...竞争越来越惨烈,如果还不改变以往"等客上门"的坐商思维,结局只有被淘汰。"
回望近年建材业的发展,依然冷暖流交汇:资本市场助推行业新旧动能的转化,新零售及智慧店逻辑基本清晰,现有的整装大包和精装渠道"全覆盖"战略已成定局...有人说,科技的变革促使传统零售迎来新一轮洗牌。这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那么,传统建材实体店未来的出路到底在哪?
"服务和社群。"刘小曼不假思索地说。
欧洲之星终端精英特训营上,刘小曼在学习云设计系统操作
今年6月,刘小曼前往佛山参加欧洲之星举办的终端精英特训营。三夜两日的特训营,她用“值得”两个字来总结。"至少我比以前更快地运用云设计系统做出空间图。这不仅节省了自学所需要的时间成本,也提高了店面的整体服务效率。”
从第一财经发布的《中国新中产品质生活报告》数据来看:75%的人愿意花钱追求更好的服务和互动体验,62%的人更加注重在实体店的体验,近60%的人因为个性化的服务而爱上一个品牌。在新零售时代,提升服务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才有可能拥抱未来。这一点,刘小曼洞察到了。
刘小曼(中)与其他学员合照
关于社群营销,目前刘小曼以及她的团队还在摸索中,但她坚信这是突破线下流量瓶颈的手段之一。至于如何操作,刘小曼总结她在摸索过程中的一些感悟。"微信是一个很大的流量池。所以很多人都想基于微信,搞一个社群。但大部分的做法是,把人拉进来,然后让进来的人讨论问题,聊天,分享。热闹几天后,社群就开始沉寂,然后就没了。其实这种做法只是创建了一种沟通方式,并没有创造社群。社群的本质在于凝聚一群人,改变些什么,提高些什么,获得些什么...而对于像建材这类耐消品,社群更长远的意义在于维系客商关系和促进二次销售转化。想要做好社群必须要耐得住性子。”
专访的最后,我们还问了她两个关于生活的问答。
欧洲之星:“你休息的时间多吗?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吗?”
刘小曼:“确实特别特别少,有的话也只想睡觉。”
欧洲之星:“陪孩子的时间还有吗?”
但凡选择,必有代价。这是我们人物专访第二个与众不同的人,一个优秀的女性创业者。
结束语
-
世界上有100个人同时对一件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,但是这100个人当中只有50个人选择在有了想法之后,就立马付出了行动,然后付出了行动的50个人当中只有5个人在坚持着,但是最后成功的只有一个。